为什么我瘦不下来?中国疾控中心召回2名关键“
栏目: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10-18 09:01
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(记者乔业琼)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报道,“我明明控制了饮食,但为什么还是瘦了?”...
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(记者乔业琼)据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报道,“为什么控制饮食体重还是增加?”这是很多人在体重管理中遇到的困惑。事实上,体重增加不能归咎于“管不住嘴、迈不开腿”。睡眠不足和长期压力也是隐藏在生活细节中导致体重减轻的关键“隐形驱动因素”。 睡眠不足:它如何破坏激素平衡并导致体重增加 人体内调节食欲的激素主要有两种:“瘦素”和“生长素释放肽”。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,可以向大脑发送“饱腹信号”。胃饥饿素是一种由胃粘膜分泌的激素,刺激大脑产生“饥饿”的感觉。正常情况下,这两种激素相互平衡,即当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时,瘦素的分泌增加,ghre林减少;当能量不足时,则相反,从而维持人体食欲和能量代谢的平衡。 但睡眠不足会直接破坏这种平衡。一项研究发现,连续两天睡眠不足 5 小时会使体内的生长素释放肽水平增加 28%,瘦素水平降低 18%,受试者的主观饥饿感增加 24%。更重要的是,对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热量食物的食欲会增加33%-45%,而对低热量蔬菜的食欲只会增加5%-8%。这也是“总是熬夜想吃大餐”的主要生理原因。 此外,睡眠不足还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。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入细胞以提供能量。当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,身体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。过量的胰岛素会激活脂肪合成酶尤其是促进内脏脂肪堆积——这也是长期熬夜的人容易出现“小胃”的重要机制。 压力和情绪:皮质醇如何成为体重管理的障碍 长期紧张、焦虑等慢性压力,会导致肾上腺不断分泌皮质醇(一种应激激素)。正常情况下,皮质醇的短期升高(比如突然活动时)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,为身体提供能量应对挑战。但如果皮质醇水平持续上升超过两周,就会通过两种方式促进体重增加。 一方面,长期高皮质醇会加速肝糖原的分解,导致血糖频繁波动。身体必须反复分泌胰岛素来“维持稳定”,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胰岛素抵抗。这时候即使正常饮食,过量葡萄糖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并储存在胃中。 另一方面,皮质醇刺激胃粘膜细胞分泌生长素释放肽,并阻止脂肪细胞燃烧瘦素,从而增加食欲,导致体重增加。 因此,即使皮质醇本身没有增脂作用,但长期失衡也会扰乱代谢稳态,让减肥变得更加困难。这也是有些人“运动加节食也瘦不下来”的重要原因。 恢复平衡:用优质睡眠+稳定情绪解锁健康体重 既然睡眠和心情如此重要,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快乐的“瘦身”呢? 一、规律的工作习惯和作息,保证同样的“质+量”认可标准。 建议22:00-23:00之间睡觉,6:00-7:00之间起床。 成年人需要保证7-8小时的睡眠,其中22:00至次日2:00是困倦睡眠的黄金时段。此时,生长激素分泌旺盛,可促进脂肪代谢,调节胰岛素敏感性。早上起床后没有睡意,白天注意力集中,说明睡眠质量达标。睡前营造舒适的环境,避免干扰。将室温控制在20-24℃,湿度在40%-60%,并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(噪音会扰乱睡眠周期)以尽量减少干扰。睡前一小时远离手机、电脑等电子屏幕。不要吸烟、饮酒或喝浓茶/咖啡。 二是睡前“放松一点”,为睡眠“让路”。 睡前10-15分钟进行低强度阻力练习(如15个自重深蹲、10个靠墙俯卧撑和20排阻力带),或简单的瑜伽姿势(如婴儿式、猫牛式),避免剧烈运动。睡前30分钟用40℃左右的温水泡脚,或者洗个热水澡,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,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。 三是白天适当锻炼身体,释放情绪压力。 每天做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20分钟的力量训练(如哑铃卧推、平板支撑),不仅会释放内啡肽(“快乐激素”)缓解压力,还能增加夜间褪黑素的分泌,提高睡眠质量。 第四,晚餐要清淡,熬夜准备清淡的食物。 晚餐应避免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。可以选择杂粮米(如糙米+燕麦)、清蒸鱼、绿珠蔬菜等,减轻夜间胃肠道的负担。如果因为工作要熬夜,提前准备好低热量、高营养的零食来代替外卖炸鸡、方便面等。 优质睡眠、稳定情绪是体重管理的“底层基础”:睡眠不足会加剧压力反应,长期压力会进一步扰乱睡眠,形成恶性循环;只有打破这个循环,工作激素、胰岛素和皮质醇才能恢复平衡。体重管理从来不是“对抗食欲”的任务,而是寻找身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点。 当你担心自己的体重时,你也可以问自己:“你最近连续睡了7个小时吗?每天能休息10分钟吗?”让身体获得充足的睡眠并学会应对压力,而不是准确计算卡路里,可能是释放健康体重的更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