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国庆与中秋假期重叠,假日经济持续升温。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安全、经济运行的“大动脉”,为消费活力提供稳定支撑。八天假期,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预计将超过24亿人次。海量出行规模的背后,是综合交通网络的高效运行,不仅满足了大众出行探亲的需求,更带动了沿线文化消费和旅游产业的发展,正在成为新兴度假经济的重要引擎。
交通运输部记者查询发现,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(10月1日至8日),全社会人员跨区域流动预计将达到24.32亿人次,日均3.04亿人次,平均较2024年7天国庆节日增长6.2%,创下历史同期新纪录。不仅展现了公众旅游热情,也体现了内需市场的强大活力。
在交通方式方面,多种交通能力协同支撑大众出行需求。公路人员交通量(包括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客运量、商业公路客运量)合计224751万人次,日均28094万人次。其中,道路商业旅客出行总量预计为30667万人次,日均3833万人次;车道及普通国省道客车非营业出行量预计合计194084万人次,日均2人次4261万。
预计铁路旅客发送量15396万人次,日均发送量1924万人次,增长2.6%。预计民航运输量1917万人次,日均旅客240万人次。预计水上旅客1167万人次,日均146万人次。
交通运输部负责人指出,今年双节出行呈现四大特点,见证综合交通服务能力持续升级:
——规模再创新高,假日经济方兴未艾。 24.32亿人流时间中,旅游流与探亲流深度叠加。发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保证了大众高效物流的便捷出行,也成为整个城市蓬勃发展的动力。天天经济。
——方式多样化,自动驾驶成为完全主力。预计日均自驾出行次数为2.43亿次,占比约80%。得益于免费高速公路政策和充电救援服务的倡导,严重拥堵路段和繁忙充电mgA服务区数量实现了“双拒绝”,铁路、公交、航空、水运旅客量同步增长,服务质量不断提升。
- - 高峰期集中,收益增长显着。长假首日旅客发送量达3.36亿人次,创同期新高; 10月7日小规模回程旅客达3亿人次,同比增长18.3%,客流调度良好。
——流向聚集,城市群受青睐。京津等城市群——河北及长三角及西安、长沙等城市客流强劲。长沙、杭州、苏州等城市已成为热门目的地。八天长假有效释放中远程旅行需求。
为保障“平安路”“舒心路”,交通运输部门以“安全、畅通、便民”为宗旨,深化落实重大节假日“三十点”难点举措,用责任和担当铸就出行保障线:
空中在风险上升和控制方面,我们聚焦五个要点,精准发力——应对极端天气,加强风雨雪雾防御和航运;治理道路拥堵,推动小事故快节奏、快赔偿,规范救援点,确保路网畅通;解决问题通过充电和添加快速移动设施are配备使高速服务区充电能力较五一假期提升118%;强化水上防线,落实邮轮、客船四级管理机制;严格监管安全风险,升级管控重大风险源37万个,日均检查项目超过15万个。
在服务升级方面,公司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优势,有效保障旅客出行需求来各大客运枢纽租车。假期期间平均租赁车辆约65万辆,同比增长18%。
应急准备方面,全国公路网设立救援点7833个,同比增长71.7%。海事救助系统在主要海域部署海巡船只、救助飞机等,及时处置突发事件。(责任编辑:郝帅、卢茜)
关注公众号:人民网财经
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