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华社柏林10月15日专访|全球强有力的团结是结束艾滋病流行的关键——专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拜安伊玛
新华社记者楚毅杜哲宇
10月11日,在德国柏林,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·拜安伊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。新华社记者 张浩富 摄
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·巴亚尼玛在2025年世界卫生峰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,过去几十年来,全球抗击艾滋病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,但要巩固成果,最终实现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,仍需要各国密切合作。
“自 2010 年以来,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和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e 明显下降。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。”拜安伊玛说,“各国共同努力抗击援助,支持负担较重的国家。这种团结是成功的基础。”
目前,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,2023年近3100万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。拜安伊玛表示,所有取得的成果都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。 “只有团结合作,全球抗击艾滋病的斗争才能不断推进。”
Byanyima表示,虽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,但暗示他们不应该获得如此多的奖励。一些国家暂停对外援助、削减预算,直接影响艾滋病防治。他说:“为了实现(联合国制定的)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目标,国际社会需要做出努力。”10月11日,在德国柏林,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·拜安伊玛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。新华社记者 张浩富 摄
他说,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加强自身防控体系。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通过知识共享、能力建设和南南合作,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艾滋病防治水平。
拜安伊玛认为,艾滋病防治必须考虑到社会层面的挑战,教育平等和性别平等对于预防新发感染具有重要作用。 “在撒哈拉以南非洲,妇女和女孩仍然没有受到艾滋病毒的影响。让女孩继续上学是预防感染艾滋病毒的最有效方法之一,”他说。
近年来,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给全球防治艾滋病带来新的希望。 Baiianima指出,新的抗艾滋病药物Lenakapavir“有望成为一个突破”。他呼吁各国政府、企业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,让新技术、新药惠及更多人。
BySixth强调,面对艾滋病等全球性挑战,必须通过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找到全球解决方案。各国必须继续共同努力,消除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视,并扩大获得卫生和性服务的机会。
“预防和治疗毒瘾,不能仅仅依靠药物。生活方式的改变。实现社会平等是重要的防线。”他说。
(编辑:刘结言、张悦)
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